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船舶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团队精神,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热工、机械、电气等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船舶、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装备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能够在轮机工程领域从事轮机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轮机监修监造、船舶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热工基础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基础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学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基础、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轮机自动化)和船舶主辅机知识领域(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是我校最具历史传承与办学特色的核心专业之一。区别于海事类大学培养轮机驾驶操纵类人才,我校轮机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船舶轮机设备与系统设计制造专门人才。培养掌握热能、动力、机械、船舶电气及自动控制、新型动力系统等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轮机设计制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船舶制造企业、设计院所、国防军工单位、船舶主辅动力及配套设备企业、船检、海事、船级社等。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国家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技术检验、工程师)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设计师、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检验、工程师)
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彭子龙,现任能源与动力学院轮机系副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型(舰船振动与声学)、土木水利专业型(船舶及轮机设备振动噪声控制)硕士生导师,振动噪声实验室主任,201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至今海军研究院博士后在读,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的基础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水中目标声学特性及其控制,船舶结构设备振动噪声控制,舰船声隐身技术等。参加工作以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联合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参研3项国家级重点项目(本单位排名第一),主持30余项横向课题。先后获评2019年江苏省“双创博士”、2019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江苏省、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Ocean Engineering、Archives of Acou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oustics and Vibration、兵工学报等期刊审稿人。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振动与噪声学组成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目前已指导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毕业生中十余名在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国内涉海高校/研究所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先后指导学生获全国、江苏省比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多次。
在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Acoustics、Archives of Acoustics、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l、Acoustics Austr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oustics and Vibration、AIP Advances等国际SCI期刊,振动与冲击、船舶力学、声学学报、兵工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振动测试与诊断、中国舰船研究等中文E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一作/通讯),其中SCI检索论文13篇,EI检索论文10篇,授权软著2项,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