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表征与测试、聚合物合成原理与工艺、涂料与胶粘剂、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双语课程:高分子材料改性、涂装工艺。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船舶、汽车、电子、建材、石油化工、医疗、航天航空、国防等行业从事聚合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成型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太仓科益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江阴邦特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江苏翔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星科金朋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晏超,博士,教授,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科协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科技大学青年科协主席。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存储和转化方面的应用等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横向项目。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Energy, ACS Nano等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前沿研究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3篇热点论文,1篇获美国MRS年度最佳论文)。是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申请了两项韩国专利和一项美国专利,8项中国专利;参编由Wiley、RSC和Springer出版的三部英文专著。
施敏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6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优博),2023年晋升为江苏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省“双创博士”,省“科技副总”,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金山英才”产业强市领军人才,高新区“团山英才”,校“深蓝杰出人才”等人才工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电网和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2020年以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Smal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5论文12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热点论文6篇。荣获2019年JMR Paper of the Year,2021年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以及发达国家专利12件(授权6件)。与国网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水系电池储能技术,获江苏省智能电气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指导多项本科生专业创新实践课题,其中指导本科生一作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3篇。指导学生获江苏省本科毕业设计“一等奖”,并且在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