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畜牧学与生物学基础,具有宽阔视野,掌握蚕学和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蚕桑产业和农林畜牧业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科学研究、教学、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昆虫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蚕体解剖生理学、养蚕学、家蚕病理学、家蚕良种繁育学、家蚕遗传育种学、桑树栽培与育种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茧丝学、蚕业资源综合利用。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目前全国有6所高校招收蚕学专业本科生,每年招生数量只有100余人,而每年蚕学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远超于此。毕业生培养渠道有限,造成社会需求紧缺,就业前景广阔。本科毕业生可在蚕丝产业相关机构、行政管理部门或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一部分毕业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考取生物学各相关学科的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大多到省级蚕桑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工作、丝绸企业从事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

主要就业单位:

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睿藻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扬子江药业集团

三优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三、名师风采

  谭安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3月毕业于日本岩手大学(Iwate University)农学部,获应用昆虫学博士学位。2003至2010年相继在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NIAS)、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昆虫学系、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生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20年任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21年至今任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在鳞翅目昆虫的基因组编辑和遗传操作、发育调控、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201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昆虫生理生化)”。在PNAS,Cell Research, 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RNA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吴萍,女,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家蚕与病原微生物互作机制领域研究。现任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蚕业研究所副院长/副所长、中国蚕学会理事、全国桑蚕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镇江市药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入选2018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含SCI收录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件,参编教材专著2部,主持制定农业行业标准3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