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由化学、材料、物理、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为特色的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务实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优秀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以能量存储与转换为重点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毕业生能胜任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新能源、材料、电力、船舶与海洋、交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物理与技术、应用电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材料与器件、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氢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及技术等。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亦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通讯、汽车、医疗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工作,还可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及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
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
三、名师风采
张俊豪,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2015年荣获玛丽居里学者称号,2016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8年入选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工程”青年学者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22,2023年受聘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青年编委,入选2022,2023年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2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23年获江苏省科技副总。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欧盟玛丽居里联合基金(AMAROUT II奖学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江苏省产学研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项、镇江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项,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日本住友矿山公司资助项目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其中2项专利已转让。近年,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Green Chemistry、Nano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论文共被SCI源刊引用1500余篇次,其中11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指导5篇江苏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5,2017,2019,2021),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2021)、一等(2023)和三等(2023)奖各一次,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一等奖1次(2023),获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3篇,镇江市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